解讀一個轉軸引發革命:聯想Yoga
筆記本和超極本的區別有一點很容易被忽視,就重視程度來說,筆記本更強調性能表現,而超極本更加注意結構設計和新材料選取,從第二代的變形超極本開始,這種差別將更明顯,二代超極本的變形設計,將采用和筆記本完全不同的機械結構,這幾乎是一個推到重建的過程。
10月12號,我們在發布會現場見到了聯想 Ideapad Yoga 13 變形超極本,這款變形產品早在年初的 CES 大展上就亮相過,當時這款能夠 360° 自由翻轉屏幕,形態怪異的超極本讓人非常興奮,不僅僅是足夠夸張的設計,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這個設計竟然是來自聯想,來自一個中國的企業。
這里不談民族性和創造力的關系,但中國企業似乎在 PC 這類舶來品方面從來沒有讓世界吃驚過(除了幾次收購和山寨效應除外),其中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記本時代,核心技術掌握在英特爾等少數幾個上游公司手里,產品設計只能跟著的芯片進化走,但現在英特爾的身份從單一的芯片供應商,變成了規則的制定者,在滿足超極本特性的大前提下,設計變成了半命題式,算上 Windows 8 在觸摸操作的加持作用,超極本變得更加開放,這也給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提供了可能性。
聯想 Yoga 的創造性在哪兒呢?是的,就是一個小小的轉軸,以筆記本的標準來看轉軸的話,我們會看樣式、阻尼、最大角度、能否單手開合等等,但 Yoga 的 360° 和普通筆記本的 180° 完全是兩個概念,在設計端更多考慮的是轉軸工作的合理性,高頻次旋轉的可靠性,還包括用戶體驗、制造成本和專利等問題。這些在研發過程中,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借鑒的對象。好了,說的這么多云里霧里的,我們還是一同來見識一下這個可能產生革命影響的的 Yoga 和它的轉軸。
最早的 Yoga 原型誕生在 2004 年,05 年拿到了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但也一直都停留在概念階段,當時的起到轉軸作用的其實是一塊軟皮,將排線放在其中,最終沒能量產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這個轉軸未必能經得起高頻率的開合,耐損度比較差。
ThinkPad T 和 X 系列的轉軸都是 180°,說明這個全金屬鉸鏈的轉軸已經非常成熟。那么,增大角度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后來聯想一個參與研發 Yoga 的工作人員回憶道:“做 270° 沒有任何意義,當時有的資源已經能夠完成,只有 360° 旋轉才能真正的實現四種應用場景。”由于上屏和整個 C / D 面存在一定厚度,所以如果只有一個轉軸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 360° 旋轉的,這樣聯想在經過大量的嘗試之后,確定了采用雙轉軸設計。
聯想為什么認準了利用旋轉來實現 PC 到平板的變化方式的?聯想研發人員回憶道:“他們嘗試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新形態,在實驗室了比較成熟的案例就有十幾個,但最終確認 Yoga 現在的樣式,現在市場上看到的各種新形態筆記本,其實都逃不過兩三年前的案例。”
Yoga 真正被大家所熟悉的是今年 1 月份,但最終發布時間確實 10 月份,這 9 個月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這一版的 Yoga 完成度已經非常高,Yoga 幾乎是聯想開發周期最長的一款產品,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而其他普通筆記本的研發周期標準為 8 個月,側面看出對 Yoga 的重視程度。
Yoga 在完整翻轉的時候,也就是變成平板電腦狀態的時候,它的鍵盤部分在用戶使用的時候將朝下,這樣很多用戶會產生疑惑,會不會誤觸鍵盤呢? 從 0° ~ 180° 的翻轉過程中,雙轉軸中的上半部分處于活動狀態,而下半部分鎖死,而當屏幕打開到 180° 時,會感覺到比較明顯的阻尼變化,這時如果繼續翻轉,上半部分的轉軸就不再工作,而下半部分的轉軸開始轉動,而同時 Yoga 的觸控板和也會自動被鎖定,用戶即使碰到鍵盤和觸控板,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Yoga 四種應用模式中,站立式和平板電腦式時鍵盤都是朝下,而帳篷式的鍵盤是朝向使用者相反方向,這三種模式下,因為轉軸屏幕已經超過 180° ,鍵盤都會被關閉,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整個 C 面的鍵盤區略微有一些內陷,這樣鍵帽部分不會直接與桌面接觸。
整個翻轉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兩組轉軸的轉動阻尼都很大,但依然可以單手進行開合,增大轉動阻尼是考慮在四種模式下,使用觸屏時的避免屏幕的晃動,而我們也不用擔心轉軸的壽命問題,Yoga 在設計轉軸時,經過 25000 次的開合無故障實驗,保證轉軸的耐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