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轉軸:市場弱勢復蘇,2013回暖曙光初現
2012年對機械轉軸行業而言將是記憶深刻的一年,有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后的陰霾,有“低首付、零首付”事件后企業應收賬款的激增,有去庫存的巨大壓力,有……然而也有震動經濟市場的海外并購,也有不俗的出口成績單,也有企業苦練內功的堅持不懈……。在整個行業增速放緩,基建投資增速、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速下滑,甚至負增長的環境下,機械轉軸企業舉步維艱。然而,種種的不利因素都未能影響機械轉軸行業發展的腳步。
有機構認為,2013年宏觀經濟逐漸回暖,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3%。預計機械行業在2012年四季度出現企穩復蘇的特征,主要子行業收入和凈利跌幅收窄或開始回升,但盈利能力改善的幅度有限,行業整體的經營環境難見大幅改善。因此,2013年機械行業基本面將表現為低位復蘇。
新型城鎮化推動溫和復蘇
新型城鎮化是機械轉軸行業發展的新一輪契機。“新型城鎮化”已經被確定為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城市群則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城市群的發展需要加大對城市軌道交通和基礎建設的投資,進而為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十八大”召開之后,中央關于“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日益清晰。一系列的經濟措施,成為工程機械救市稻草。而最為引人關注的城鎮化建設當之無愧的成為工程機械行業不可錯過的“高速車”。據有關數據顯示,每增加一個城市居民,城市需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而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涌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將增加1300萬(以全國13億人口計算),因此將帶動6.6萬億元城鎮建設投資。
有經濟學家表示,城鎮化是一個全新的投資主體,主要涉及兩大核心主線,一是連接中心城鎮的城際以及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將取代以往的高速鐵路的建設重點。也就是說,未來的軌道交通建設以城市向周邊區域輻射的軌道交通為重點。
2020年我國將有近50多個城市發展軌道交通,超過7000公里,覆蓋中國主要大城市。隨著各地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市場對盾構機的需求將進入史無前例的高速發展期,此外,軌道交通建設還將帶動土石方機械、樁工機械、起重機械等產品的全面發展。
6000億鐵路蛋糕香氣誘人
在宏觀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的背景下,從計劃執行和投資的連續性的角度,2013年政府對于鐵路的支持力度應不會弱化。根據“十二五”建設規劃,2015年鐵路的營業里程要達到12萬公里,意味著未來3年每年要新增鐵路里程7000公里左右,2013年鐵路建設任務仍很繁重。
根據目前鐵道部的規劃,今年上半年鐵路基建投資將大幅增長。
2012年,鐵道部曾在7月、9月、10月三次上調去年投資計劃至6300億元,其中鐵路基建投資5160億元,設備更新及改造投資1140億元。
而在今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出,鐵道部的投資可能有增無減。
去年9月,全國鐵路建設動員大會傳出消息,稱2013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6500億,其中基建投資5270億。
而中國中鐵董事長李長進在“十八大”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初步確定將2013年的鐵路基建投資規模提高到6000億元,其中高鐵占比約60%。
二季度以來,工程機械企業普遍開始調整信用銷售政策,注重回籠資金。盡管短期內將進一步削弱需求,對銷量、利潤會有負面影響,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將得到修復,經營風險也開始逐步釋放,有利于行業向理性、健康的狀態回歸,經營風險逐步釋放。
基于2012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進口持平和出口增長10%的假設,根據模型測算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需求將有6.7%的小幅增長,略好于2012年,2013年機械轉軸需求有望呈現弱復蘇。